【学生工作】浅谈慢就业下的“毕剩客”与就业指导课前置化思考
来源:原创文章|发布时间:2021-12-21 10:36:22|浏览人次:5976

(商学院  廖翔)又到了六月栀子花开的季节,又多了一群即将从象牙塔里走出去的孩子。今年,是21届毕业生——是从我手里走过的第三届毕业生。
    每每在接手毕业班的孩子们时,我深知自身的责任之重——就业。有的学生在大四毕业季时快速主动出击,他们在大四上学期即通过自身的努力拿到了心仪岗位的offer,他们会迫不及待的告诉你这个好消息,与你分享他们的喜悦;有的学生也在经过了一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磨练,通过了研究生考试,顺利地鲤鱼跃龙门,走进了更好平台的高等学府;可是,总有部分学生会让我们为之揪心:老师,我把简历挂在了boss直聘的网上,为什么没人联系我啊;老师,我面试了很多家企业,但是都没有我想要的岗位,找工作好“难”;老师,我不工作,我要考公,今年考不上,我就明年再考;老师,我要考研二战,我今年就差那么一点我就进了复试......
    是的,随着2020年疫情大环境的影响,越来越多的学生扎堆冲进了“考公”、“考编”的热潮当中,他们中不乏有的完全是抱着“试一试、玩一玩、说不定就考中”的心态,一直坚定地走下去,把“就业难,难就业”推向了新的高度。在这种“慢就业”现象的凸显下,造成了我们一年又一年的“毕剩客”,久而久之这些群体从“慢就业”质变为“懒就业”的怪圈,也就成就了今天的“与其内卷,不如躺平”的新趋势。
    我们不妨来分析这些“毕剩客”的心理,将他们分为两类。
    一类为主动慢就业。何为主动,学生对自身的职业目标是坚定的。他们在目标动机及自身兴趣上有清醒的认知,或父母本身给予的厚望,这种带有理性的慢就业下,是对“人职匹配”的主动出击。
    一类为被动慢就业。这类学生存在明显的职业认知不够清晰,随大流,自我认知存在偏差,不客观。且执行能力较差,不能够及时变更目标、调整职业规划。在我所带的三届毕业生中有一位学生让我为之唏嘘。学生李某,2020年顺利考入武汉某大学硕士研究生,但在报到当天,却给我发来消息声称已退学,档案需退回学校保留一年。问其原因,学生说专业前景不好,想再考一年。但是,当时隔半年,李某又再次和我发消息称:考试没考好,想再来一年时,我忍不住问了一句:你今年考的是哪所学校?学生脱口而出:上一年的学校。我竟无言以对。
    “毕剩客”真就只能剩下来了吗?我到底能够对这些群体做些什么?我该何时去改变他们的“慢”与“懒”?思考过后,我在想:在我们的就业指导课堂上,我是不是该改变些什么?我是不是得提前在大三乃至于大二去前置甄别这一部分学生?是否循序渐进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展开四个维度的深层次教育活动?
    止于萌芽,提前介入,对症下药。我想,在对以后的就业工作及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教育广度上,借助于一切外力,不断地去摸索、去改变、去更好地更精准地为“慢就业”与“懒就业”群体服务,让他们也能够在毕业季游刃有余,积极走向职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