锚定“高质量·深内涵”: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共绘“十五五”发展蓝图
来源:原创文章|发布时间:2025-10-20 14:15:03|浏览人次:27

    本网讯(通讯员 张茜)2025年10月16日下午,文化创意管理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召开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设发展研讨会。会议围绕专业建设成效、发展瓶颈、“十五五”发展思路与目标、核心任务及实施路径等关键议题深入探讨,旨在探索新时代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与行动方向。会议特邀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首席教授、湖北美术学院教授耿纪朋,武汉轻工大学教授张国超参与研讨。学院党总支书记胡紫玲、文化与旅游系副主任黄志斌及专业骨干教师参会。

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开展“十五五”建设发展规划研讨会

    黄志斌以“一路走来,来走一路”回顾了专业自2019年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。他表示,“十四五”期间,专业持续凝练特色、推动转型融合,取得了阶段性成果。面向“十五五”,专业将坚持“深耕内涵、聚焦质量”的发展理念,以“科技赋能、产教融合、文化铸魂”为路径,推动“艺术+科技+管理”多学科深度融合,构建与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相匹配的专业体系,打造“课程—师资—平台—评价”四位一体的建设框架,致力于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武汉地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。他从课程体系优化、师资队伍建设、实践平台拓展和人才质量提升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目标分解。

    耿纪朋教授提出,应积极对接行业评价标准,将AI等前沿技术融入课程体系,明确人才培养的服务面向,实现与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。在师资建设方面,他鼓励教师持续更新知识结构,深入企业挂职调研,推动“教师进企业、企业进课堂”双向流动机制落地,并促进课程思政与地方实践项目深度融合。

    张国超教授聚焦教师能力转型与课程实践改革,建议教师掌握多元AI工具,提升科研与技术应用的交互能力。他强调,应主动对接区域龙头文化企业,拓展学生实习实践渠道,深化产教融合,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闭环体系,全面提升教师的科研与项目实践水平。

    与会教师结合教学与实践经验,积极为“十五五”专业建设献言献策。鞠彬彬博士从“需求导向”与“服务地方”出发,建议系统梳理文化产业企业需求,制定“专业技能服务清单”。精准匹配校企资源,推动专业智力资源赋能区域文旅企业转型升级。

    胡紫玲书记在总结中调整,要重视专业文化内容的生产与呈现方式,对标本科审核评估的要求,在校企合作中拓展广度与深度。她建议从校级优质课程与教改项目入手,夯实专业基础,增强建设成效的显示度,鼓励凝练科研方向,培育高水平科研团队。